找到相关内容1209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汉魏的禅学与般若学

    有如下几种:放光般若经(据朱士行所得梵本九十章译出)、光赞般若经与小品经(西晋竺法护译,光赞般若为放光大品之异译,小品经已佚)、摩诃般若波罗道行经(晋惠帝时卫度译)、般若经抄(即长安品,东晋昙摩蜱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1064796.html
  • 终南山佛教

    ,其中于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四日在终南山翠 微宫协助玄奘译出《般若波罗多心经》1卷,任笔受。慧超,于唐开元初入唐。然后经海 路至印度求法,至开元十五年(727)还至长安,撰成《往五天竺国传》,后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13865075.html
  • 周叔迦:中国佛教史(3)

    波罗是汝之师,奢摩他门是汝依处,当以不染为解脱之因,无取是涅槃之会。”义福也是神秀弟子,居蓝田孝感寺,二十余年未尝出院。后住长安慈恩寺。开元十年(722)随玄宗至洛阳,开元二十年(732)卒。宗密《...甘肃敦煌莫高窟,山东济南千佛岩,都有唐代增修的石窟群。其他如山东青州驼山,四川广元等摩崖造像也是很著名的。  自仪风四年罽宾僧佛陀波利传来《佛顶尊胜陀罗尼经》,经佛陀波利、杜行颤、地婆波罗各自译出,大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43465222.html
  • 教文化与改革者的情怀--论佛教文化对清末维新派、革命派思想与创作的影响

    有崇高的牺牲献身精神,有近于疯狂的宗教热情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,佛家的舍身求法精神便是他们这种献身精神所由产生的渊薮:“佛法以救度众生为根本,以檀波罗为首义。克己时,当以蝼蚁草芥粪土自待;救人时,当以...

    宋益乔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70465388.html
  • 九乘之巅——大圆满法

    ,修行小乘就是得跟罗汉学,学八正道,四谛法;修行大乘就要跟菩萨学习,行六度波罗;那学乘呢就直接跟佛学,把自己变成佛,然后修定再去守戒,所以路程应该是更便捷的。  而且乘是自力加他力,力量更大,...三界六道。佛法的理论包括经、律、论三藏。主要的宗派包括大乘、小乘,大乘有禅宗、唯识宗、律宗、密宗、净土宗。小乘有四谛法、八正道。还得明白五蕴、四大和六大之说。显教称四大:地、水、火、风。乘讲地、水、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82365443.html
  • 开启智慧奉献人生

    ,才能分辨出我们的世出世法是否圆融,我们的思想是属于聪明,还是属于真正的智慧。  “般若波罗”的意译,就是用大智慧度我们到彼岸。有人曾问我,有此岸和彼岸吗?此岸和彼岸是佛陀所证悟的本体,是离开语言...

    妙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83565457.html
  • 金刚经札记(1)

    、菩萨之愿行进趣、般若之甚深殊胜,叙说诸大弟子、诸天、释梵之供养赞叹因缘及受持一句之广大功德。并由常啼、法涌二菩萨受般若之因缘,说明听闻般若波罗甚为难得。据《开元释教录》卷十一等所载,第一会之梵本...金刚经》(《金刚般若波罗密经》简称《金刚经》)是大乘般若系的一部重要典籍,所以很有必要先明白经典结集的起因、意义,这对研究典籍有一定的帮助作用。  一、 何谓结集  佛陀的经典之所以完整无损地保存...

    曲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2165507.html
  • 略述《摩诃止观》

    进入菩萨佛乘实相常住,是由渐次积累修行而成,即《释禅波罗次第法门》。不定止观,是在修法上没有一定的法则,或用渐,或用顿,在浅深事理无固定法规中使体达实相妙理,即《六妙门》。圆顿止观,开始不从诸法相着眼...

    释法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13665700.html
  • 略谈中国佛教的伦理学说

    悲悯他人。忍辱对己而言,要能忍受他人加给自己的一切侮辱和痛苦。慈悲与忍辱是大乘佛教所宣扬的对人对己、处事接物的最根本的道德准则。  中国佛教尤其重视大乘六度中的智慧度(即般若波罗)  早在佛教初传的...

    许抗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20365722.html
  • 中国禅学的发展(下)

     众生无边誓愿度—自性自度;烦恼无边誓愿断—自心除;法门无边誓愿学—自心学无上正法;无上佛道誓愿成—自悟即佛道成。  (三)无相忏悔  永断不作,名为忏悔。  (四)摩诃般若波罗密法  “摩诃”之意即大,所谓“性含万法是大”,心量广大,犹如虚空;“般若”之意即智慧,所谓“一切时中,念念不忘,常行智慧”;“波罗”之意是到彼岸,所谓“离境无生灭,如水永长流,即名到彼岸”。  (五)反对坐禅  他说:...

    胡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31265787.html